引用本文:[点击复制]
[点击复制]
【打印本页】 【在线阅读全文】【下载PDF全文】 查看/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

←前一篇|后一篇→

过刊浏览    高级检索

本文已被:浏览 95次   下载 223 本文二维码信息
码上扫一扫!
风市穴古今文献应用特点分析
李梦云,林翠茹
0
(天津中医药大学,天津,301617;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,天津,300150)
摘要:
目的:分析古今文献中风市穴的定位、主治病证和配伍规律。方法:以第 5 版《中华医典》为古代文献检索源,以中国知网(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,CNKI)、万方数据(WANFANG DATA)、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VIP)为现代文献检索源,运用Excel和SPSS Modeler 18.0进行数据分析。结果:纳入古代文献73条,包括定位2条,风市单穴常见主治病证为中风及其后遗症、痹证;配伍常见主治病证为中风及其后遗症、痹证、脚气、皮肤瘙痒;配伍腧穴114个,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、手阳明大肠经、足阳明胃经,高频配穴为足三里、悬钟、曲池;配伍特定穴以合穴、下合穴为主。纳入现代文献426篇,包括定位6篇,风市单穴常见主治病证为耳鸣耳聋、皮肤瘙痒;配伍常见主治病证为脑卒中及其后遗症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坐骨神经痛、股外侧皮神经病;配伍腧穴384个,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阳明胃经,高频配穴为阳陵泉、足三里、环跳;配伍特定穴以合穴、下合穴为主。结论:古代风市穴主治病证较单一,以近治作用为主,且病因多与风邪相关;现代除近治作用外,亦重视远治作用,并从解剖学入手,拓展了风市穴的治疗范围。
关键词:  风市穴  文献研究  古今文献  定位  主治病证  配伍规律
DOI:
()
Abstract:
Key words:  

用微信扫一扫

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