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|
目的: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变应性鼻炎(AR)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-33/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(IL-33/ST2)信号通路的影响。方法:将82 例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,每组各41 例。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,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,每天1次,疗程均为28 d。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分(TNSS)、鼻伴随症状总分(TNNSS)、生活质量量表(RQLQ)评分、症状视觉模拟量表(VAS)评分变化;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(ELISA)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-33、ST2、免疫球蛋白E(IgE)水平,血球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(EOS)水平。结果: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.80%(36/41),对照组为78.05%(32/41),2组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。2组治疗后TNSS、TNNSS、RQLQ、VAS评分及IL-33、ST2、IgE、EO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(P<0.01);除TNNSS评分外,治疗后其余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(P<0.01)。结论:针刺董氏奇穴能明显减轻AR患者鼻痒、喷嚏、流涕、鼻塞等症状,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-33/ST2通路、降低EOS计数及IgE水平有关。 |
关键词: 董氏奇穴 变应性鼻炎 IL-33/ST2 通路 |
DOI: |
|
|
|
|
() |
Abstract: |
|
Key words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