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本文:[点击复制]
[点击复制]
【打印本页】 【在线阅读全文】【下载PDF全文】 查看/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

←前一篇|后一篇→

过刊浏览    高级检索

本文已被:浏览 399次   下载 517 本文二维码信息
码上扫一扫!
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乌梅丸用药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
黄 娅,严方利,张 敏
0
(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,四川 成都,610075)
摘要:
目的:通过分析乌梅丸医案,挖掘其临床使用的剂量、加减药物、症状、辨证、辨病及其影响因素,为临床合理有效运用乌梅丸提供参考。方法:根据纳入标准,通过检索中国知网(CNKI),搜集乌梅丸医案,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8年12月21日。建立Excel数据库,提取剂量、用药、主症、辨证、辨病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信息,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分析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。结果:乌梅丸中乌梅剂量最大,黄连剂量最小;加味药中白芍(29次,6.3%)、甘草(26次,5.6%)、茯苓(17次,3.7%)频数排前3位,皆味甘,归脾经;加味药类别中频数最多的为补虚药(112次,24.1%);舌脉中频数最高者为暗红舌(76次,39.6%)、薄白苔(80次,41.7%)、弦细脉(29次,17.0%);频数排前3位的症状为四肢不温(55次,5.1%)、失眠(53次,4.9%)、乏力(51次,4.7%);证型分布最多的为寒热错杂证(96例,53.9%);常规主治疾病中排前3位的疾病为泄泻(31 例,23.8%)、痢疾(16 例,12.3%)、不寐(14例,10.8%)。结论:乌梅丸的现代运用较之原方有差异,但其核心病机总为“寒热错杂”,在具体运用时应辨证施治。
关键词:  乌梅丸  数据挖掘  用药规律  证候特点
DOI:
()
Abstract:
Key words:  

用微信扫一扫

用微信扫一扫